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杨明华的博客

关注社会,关爱民生。

 
 
 

日志

 
 

【原创】浅谈古典诗词的写作与赏析(之三)  

2011-11-28 22:22:00|  分类: 原创诗词文集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浅谈古典诗词的写作与赏析(之三)

作者:喜是(杨明华)

上篇谈到,练习写古典诗词一个好的方法是,一开始就照普填词,这样就起点高一些,前提是要有起码的文言文基础。起点高,诗作的水准也必然会高。既如此,这里我就不得不谈到我自己也羞于谈及的问题,那就是格律。本人至今不敢贸然涉足近体诗,因为,这的确很难,本不该谈。但转念一想,我曾经的语文老师们没有一个是作家的,他们甚至但现在为止,也没有一篇文章哪怕在网上发表,他们也照样教了我不少的文学知识,会说的不一定会做,会做的不一定会说。想到此,倒有些胆气了。

谈格律,我们得先了解一下格律的意思。“格”和“律”是两个近义合成词,“格”,就是格式,“律”,就是规则。这里要简单谈及词典里对“格律”和“韵律”的解释,应该说,词典里对两个词语的解释都让人难以接受的,经不起推敲的。我不是一个人云亦云的人,我既然写这方面的文章,就一定要把这方面的问题搞清楚,我看任何问题,都会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对其正确与否作出自己的判断,从而尽量做到批判地(或辩证地)接受任何事物。我不管其观点出自何处,只看经不经得起推敲。否则,我是不会动笔去写的。

关于“格律”,字典里的解释是:“诗、词、赋、曲关于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的格式和规则。”我认为,这里不应该扯上“赋”和“曲”,因为,“赋”是盛行于汉魏六朝的散文和韵文的综合体,但当时对这种文体并无具体的格律要求;“曲”也一样,是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行于元代,受民间歌曲影响而形成的一种韵文形式。至于“赋”或“曲”属于“韵文”这方面,这是事实,但有韵无格也不能称为格律,不能因为有了并不严格的押韵的成分,就说“赋”和“曲”也有格律要求。凡是诗歌、顺口溜、民谣都会有押韵的特点,也包括古体诗,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既无规则,又无格式),押韵也很宽。

如果仅仅带点“韵”的味道,就可以说是一种格律,那么,古体诗、顺口溜、民谣也该是一种格律文体了。中国古代把不合乐的文体称为诗,合乐的就称为歌,现代一般统称为诗歌,这是因为“诗”与“歌”一直就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古代,诗歌是从民谣里诞生的,而民谣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押韵,就像我们现在的顺口溜一样。我们是不是把顺口溜也称为格律诗呢?显然不行。

这样一分析,词典里的解释显然站不住脚。

由此看来,我们对格律一词来个准确的解释应该是:“近体诗(律诗、律绝、词)关于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的格式和规则。”也只有这三种文体才有格律限制。赋、曲、古体诗、民谣等也多少有押韵的特点,但并无格式,也无具体的规则,怎么能够被称为格律呢?关于律诗、律绝我们已经讲过,我们还得谈谈词。词是从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着歌调的变化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与律诗和律绝一样,有着较为严格的格律限制。但和律诗、律绝相比,对格律的要求稍微宽松一些,在作词的时候,同一个人作同一种词牌的时候,也会出现一些变格(字数增减)。

我们再来看看“韵律”。

词典里对“韵律”的解释是:“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我也得有些牵强。我认为,平仄就是指的关于声的规则,即声律;押韵才是指的关于韵的规则,即韵律。在一些书籍里,在网上搜索引擎里,也把“声律”和“韵律”的解释说得一模一样,让人无法理解,他们不可能是同义词,要么就重复了。

以上文字看上去有点罗嗦,其实不然。不弄清一个词汇的基本含义,怎么对这方面的问题讨论清楚?很多人至今还在含含糊糊中把握不了到底都有哪些诗体属于格律诗体,那么,按照错误的解释方法来传播,只能是以谬传谬,让人无所适从。弄清楚了一个概念以后,在心中无结的前提下,再往下谈,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了解了什么叫格律,我才能去谈如何适应格律的问题。关于字数、句数、对仗三方面的规则,已经很好理解了,我们要谈的是就剩下平仄和押韵的问题了,或者说,就剩下声律和韵律的问题了。由于篇幅所限,我只好把这两个问题放在《浅谈。。。之四》来论述了。回头一看,这一篇完全在讨论格律的基本概念问题,这是我最初想写系列浅谈的时候所没有想到的。可没有这样的解释又不行,因为,我知道很多人会由于基本概念问题犯阻,也包括我自己。

2011年11月29日晚


 

  评论这张
 
阅读(514)| 评论(62)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