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杨明华的博客

关注社会,关爱民生。

 
 
 

日志

 
 

【转载】冯宝哲文  

2014-07-10 14:30:10|  分类: 原创诗词文集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律诗格律口诀一一诗韵诗律札记之三 

 

 学习近体诗,首先必须弄清律诗的格律,律诗有四句的五绝、八句的五律和四句的七绝、八句的七律。五绝、五律、七绝、七律又因仄起、平起、首句不入韵和首句入韵而各有四种格式。这十六种格式,对初学者来说,死记硬背是十分吃力的。但是如果掌握了其中的“诀窍”,就好像掌握数学公式一样,可以把律诗所有的平仄格式都推导出来。笔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把这个“诀窍”凑成了四段顺口溜,也许对初学者记忆各种格式能有一些帮助。   

 第一段口诀为:“二仄双平调,穿靴和戴帽。靴子不合脚,帽子照头套。”

    这一段的意思是说,律诗的抑扬交替的旋律,都是由四言句“仄仄平平”和“平平仄仄”穿靴或戴帽而成的。所谓“穿靴”,就是在四言句后面加一个字;所谓“戴帽”,就是在四言句前面加一个字。“靴子不合脚”是指后面加的字与前一字不同;“帽子照头套”是指前面加的字与后一字相同。这样给“仄仄平平”和“平平仄仄”穿靴就产生了“仄仄平平仄”和“平平仄仄平”两个五言句:给“平平仄仄”和“仄仄平平”戴帽就产生了“平平平仄仄”和“仄仄仄平平”两个五言句。这四个五言句,就是平仄的基本格式。其他各种格式可以说都是由此变化而来的。为了叙述方便,我们不妨用甲、乙、丙、丁给其编号。这样平仄基本式便是:

    仄仄平平仄(甲),平平仄仄平(乙)。

    平平平仄仄(丙),仄仄仄平平(丁)。

 第二段口诀为:“如果首句不用韵,单句双句两相对。穿靴带帽前后倒,五绝平仄自然会。”这一段的意思是说,五绝首句不用韵的格式,第一句与第二句、第三句与第四句都必须每字相对,其变化就是前述穿靴、带帽的前后变幻。这样,便产生了首句不用韵的仄起式和平起式两种格式。(由于律诗中每两个字为一个节奏,故起式的确定以第二字为准。)仄起式也就是前述的平仄基本式,甲、乙、丙、丁,按次序排列。平起式是把丙丁排列在前,甲乙排列在后。其格式是:

    平平平仄仄(丙),仄仄仄平平(丁)。

    仄仄平平仄(甲),平平仄仄平(乙)。

 第三段口诀为:“五律照式翻一倍,前后四句影相随。首句用韵有规则,改与尾句同平仄。”

 这一段分前后两部分,前两句是说,五律的格式是五绝的一倍,而且前后次序一样;后两句是说,如果首句要用韵的话,不论五绝或五律,只要将首句的平仄次序改为尾句的平仄次序就行了。

 这里先说五律首句不用韵的格式,按照前述口诀,则仄起式八句的排列次序是甲乙丙丁甲乙丙丁,平起式八句的排列次序是丙丁甲乙丙丁甲乙。其格式分别是:

 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甲),平平仄仄平(乙)。

 平平平仄仄(丙),仄仄仄平平(丁)。

    仄仄平平仄(甲),平平仄仄平(乙)。

 平平平仄仄(丙),仄仄仄平平(丁)。

 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丙),仄仄仄平平(丁)。

    仄仄平平仄(甲),平平仄仄平(乙)。

    平平平仄仄(丙),仄仄仄平平(丁)。

    仄仄平平仄(甲),平平仄仄平(乙)。

 现在再说首句用韵的问题,这就是把首句不用韵的格式稍加变化,而且这个变化是有规律的。就是把第一句的平仄次序,改成同最后一句相同就行了。于是便可推导出如下四种格式:

一、五绝首句用韵仄起式:

    仄仄仄平平(丁),平平仄仄平(乙)。

    平平平仄仄(丙),仄仄仄平平(丁)。

二、五绝首句用韵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乙),仄仄仄平平(丁)。

 仄仄平平仄(甲),平平仄仄平(乙)。

三、五律首句用韵仄起式:

    仄仄仄平平(丁),平平仄仄平(乙)。

    平平平仄仄(丙),仄仄仄平平(丁)。

    仄仄平平仄(甲),平平仄仄平(乙)。

 平平平仄仄(丙),仄仄仄平平(丁)。  

四、五律首句用韵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乙),仄仄仄平平(丁)。

    仄仄平平仄(甲),平平仄仄平(乙)。

    平平平仄仄(丙),仄仄仄平平(丁)。

    仄仄平平仄(甲),平平仄仄平(乙)。

    通过以上三段口诀,五言诗的八种格式就可以完全推导出来了。

    第四段口诀为:“五言前边加两字,便是七言各格式。平仄起式互变幻,照此即为近体诗。”

 这一段的意思是说,七言各式实际上是五言的扩展,而且是有规则的扩展,即在五言的前边加两个字,“平平”前加“仄仄”,“仄仄”前加“平平”。这样,五言的仄起式便扩展成七言的平起式,五言的平起式便扩展成七言的仄起式。

    依据以上规律,便可推导出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的各种格式来。

一、七言基本式,也即七绝首句不用韵的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甲),仄仄平平仄仄平(乙)。

 仄仄平平平仄仄(丙),平平仄仄仄平平(丁)。

二、七绝首句不用韵仄起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丙),平平仄仄仄平平(丁)。

 平平仄仄平平仄(甲),仄仄平平仄仄平(乙)。

三、七律首句不用韵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甲),仄仄平平仄仄平(乙)。

    仄仄平平平仄仄(丙),平平仄仄仄平平(丁)。

 平平仄仄平平仄(甲),仄仄平平仄仄平(乙)。

 仄仄平平平仄仄(丙),平平仄仄仄平平(丁)。

四、七律首句不用韵仄起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丙),平平仄仄仄平平(丁)。

 平平仄仄平平仄(甲),仄仄平平仄仄平(乙)。

 仄仄平平平仄仄(丙),平平仄仄仄平平(丁)。 

 平平仄仄平平仄(甲),仄仄平平仄仄平(乙)。

五、七绝首句用韵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丁),仄仄平平仄仄平(乙)。

 仄仄平平平仄仄(丙),平平仄仄仄平平(丁)。

六、七绝首句用韵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乙),平平仄仄仄平平(丁)。

 平平仄仄平平仄(甲),仄仄平平仄仄平(乙)。

七、七律首句用韵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丁),仄仄平平仄仄平(乙)。

 仄仄平平平仄仄(丙),平平仄仄仄平平(丁)。

 平平仄仄平平仄(甲),仄仄平平仄仄平(乙)。

 仄仄平平平仄仄(丙),平平仄仄仄平平(丁)。

八、七律首句用韵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乙),平平仄仄仄平平(丁)。

 平平仄仄平平仄(甲),仄仄平平仄仄平(乙)。

 仄仄平平平仄仄(丙),平平仄仄仄平平(丁)。

 平平仄仄平平仄(甲),仄仄平平仄仄平(乙)。

    以上叙述说明,只要掌握了平仄格式的基本规律,即使对初学者来说,推导出律诗的各种格式也是不会发生困难的。说到这里,笔者再凑一段顺口溜以为本文作结:“近体律诗格式多,劝君牢记四口诀。五言七言同一理,平仄变化尽包罗。”


 此外,为了记忆的方便,兹将青岛王永义先生所编的《近体诗格律歌诀》介绍于后,可供参考。其歌诀为:“格律不难记,二四六分明。首句仄平仄,或为平仄平。上下句要对,邻句粘即成。四字防孤平,末防三连同。七绝重一遍,七律也就成。双末押平韵,单末多仄声。七言去两字,五言不费功。起收式怎知?首句二末定。”这个歌诀通俗易记,概括性强,通过分步推导,也可以掌握律诗的格律。需要说明的是,前四句是说,平仄在一句诗中是按节奏(每两字为一节奏)交替的,所以一句诗的第二、四、六字,不是仄平仄,就是平仄平。后两句是说,一首诗是平起还是仄起,是平收还是仄收,都要看第一句第二字和该句末一字。如第二字是平,就是平起;是仄,就是仄起。末一字是平,就是平收;是仄,就是仄收。
  评论这张
 
阅读(286)|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